5月17日,章丘区“双招双引”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此次活动集中签约21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154.3亿元,签约7个招才引智项目,涵盖汽车、新材料、机械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及各类高端人才,并率先发布“土地超市”信息平台,让企业变“等地”为“选地”。
(相关资料图)
签约5个投资过10亿 项目涵盖省企总部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此次签约的项目中,投资过50亿元的1个,投资在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4个,主要涵盖省企总部、装备制造、空天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产业类别;招才引智项目共签约中科院、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知名教授,以及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头部企业高管7人,签约人才曾获得国家人才工程专家、万人计划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等多项人才称号。
近年来,章丘实行产业链招商,打造“链主”带动、全链贯通的产业生态。以汽车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为重点,引导助力区内现有“链主”企业新上项目扩大规模。针对轻资产类孵化项目、科研团队孵化项目,开展科创、初创团队和小微企业招商,支持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补链增效、优势产业扩链增容、未来产业建链成群。
项目等着土地,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章丘在全市率先创新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平台,一期发布地块共50宗、2467亩,运用智慧化数据平台,公开发布土地信息,为企业提供有效精准的要素供给,实现由“手持项目找地块”向“依据地块选项目”的转变。
实施项目联评联审联办 办理环节减少50%以上
对项目落地中设计方案需要多部门审批等问题,章丘出台工程建设项目结余审批20条措施,实施项目联评联审联办,办理环节减少50%以上。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行分段许可、分段施工,让项目审批和建设压茬进行,避免建设资源闲置。今年以来,共有32个项目办理了分阶段施工许可手续,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左右。
章丘围绕宣传《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百脉润企·知识产权赋能”法治沙龙活动;以“法润章丘基层行”“普法方桌会”等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政企律司共话发展”活动、面对面法治“问诊”活动;针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等问题进行“法治体检”,及时排查化解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隐患。
出台《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开展护航项目突破优化营商环境“阳光问效”活动。深入重点项目一线开展调研督导,送上重点项目推进监督政策包。出台《关于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落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试行)》,深入开展容错纠错,允许职能部门容缺受理、容缺审核,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
吸引高层次人才 项目落地建立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从2014年开始,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就与华凌电缆集团联合山东省科学院组建了中白高分子材料化工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际推动国际合作项目完成了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生产,合作成果得到了多领域的认可: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蜡车上用的超低温外饰件项目,就应用了该院士参与研发的超低温高抗冲复合材料;他与科华赛邦共同研发量产的-55℃高铁轨道交通抗开裂尼龙软管、高流动超低温强韧平衡增韧剂等材料实现了进口替代。
要想在拼经济的赛道上“一马当先”,首先是吸引人才。章丘拥有13所综合类、职业类高校,山东大学、空天信息大学正加快建设,届时在校师生可达20万人。高质量举办“百脉汇”人才节,对接瞪羚、哪吒、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链接驻济驻章高校、外部高成长企业两大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项目和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近两年,入选省市人才工程的28名人才,集聚3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加入其研发团队,打通了人才工作助推经济发展的“中枢神经”。
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章丘建立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投资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人才企业。鼓励人才企业使用“人才贷”“科创贷”,为优秀创业人才配备专属“人才管家”,提供全链条服务。优化人才生活服务,完善“人才之家”服务机制,推行人才子女教育优先保障计划,设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探索区镇(街道)共建人才公寓试点,逐步完善“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愿意留下来。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王铮 通讯员:孟凡庚)
标签:
相关新闻